设为首页

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论坛

 忘记密码
 免费注册
查看: 212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男子卖猪肉种菜31年照料904名贫苦孩子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3-17 14:44:03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  南方农村报讯 (记者冼伟锋) 昨日,是学雷锋留念日;今年,是雷锋就义50周年。

  而在“白叟倒在地上,扶仍是不扶”,“孩童被碾压于车轮下,救还是不救”等本应武断答复的问题变成社会群体纠结时,提倡学雷锋,仿佛别有一番象征。今年,政府方面的倡导力度大大强于往年。2月29日,新华社播发长篇通信《永恒的号召――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》,揭示了官方再次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目标――生机通过雷锋精神抗衡经济发展带来的道德滑坡。

  雷锋已逝,精力永存。当今社会,其实仍有很多如雷锋般品格高贵、乐于行善的一般人。他们不求回报,多年如一日,默默贡献,以此为乐。南方农村报记者发现了多名南粤城市的“活雷锋”,报道他们的业绩,不为建立典范,只愿望他们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涯方法,能给读者启示。

  在广东省英德市下石太 镇建设路42号,一幢三层小楼房,里面住着56名孩子。那是“猪肉佬”邓卫星开设的“学生之家”。从1981年至今,邓卫星共“收留”了904名贫困孩子、孤儿或留守儿童,免费供给住宿,并辅导他们学习。而31年来,邓卫星也饱受闲言蜚语,不少人认为他“很傻很无邪”,而认为他靠此发了达的也大有人在。

  31年如一日

  3月1日清晨3点,邓卫星像平常一样起床,一番洗漱后,来到离家几百米处的屠宰场,与弟弟一起杀猪。

  4点,妻子熊廷贺也起床了。此时,邓卫星拿着几斤猪肉回来。“今天给孩子做猪肉粥吧。”邓卫星对老伴说。31年来,每天早上,夫妇俩都会给孩子们预备好早餐,不是猪肉粥,就是面条。

  6点30分,早餐做好了。熊廷贺把孩子们唤醒,一楼住的是男生,三楼住的是女生。现在住在“学生之家”的56个孩子中,最小的不足7岁,还需要熊廷贺每天帮她穿衣穿鞋。

  早上8点多,邓卫星的猪肉就卖完了。镇上的居民大多晓得邓卫星的善举,普通会自动“帮衬”他。他的猪肉个别早上10点就可卖完,其余“猪肉佬”往往要卖到中午。

  10点,邓卫星开端给孩子们筹备午饭,一肉一菜一汤。有了省关工委赞助建设的沼气池,他现在做饭很轻松,此前,他每天必须上山砍约100斤的干柴用于做饭、烧水。

  11点后,孩子们陆续回来,在等候午餐时,他们在后院踢起了球。在一旁做饭的邓卫星,边吸烟边看着蹦跳的孩子,满满的笑颜。

  午饭后,邓卫星将孩子们“赶”进房间,他请求每个孩子必需午休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。

  下战书,邓卫星和妻子去种菜,然后回家做晚餐。晚饭后,56个孩子轮流洗澡。7点,邓卫星与孩子们一起,把摆放在厅堂一侧的课桌搬出来,而后开始复习作业。此时,厅堂俨然课堂,邓卫星就像老师一样巡查、领导。9点,孩子们上床休息,邓再细心检讨每间房,帮孩子们盖好被子。

  31年来,邓卫星的每天都如这般渡过。

  卖猪肉养孩子

  1977年,初中毕业的邓卫星以第一名的成就考上了英德中学。可是,刚开学一周,他的父亲就逝世了,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。作为长兄的他唯有忍痛退学,当起了“猪肉佬”,靠屠宰为生。这一年,邓卫星18岁。

  邓卫星常下乡收猪。1981年的某一天,他来到上石太 村,无意中得悉16岁的熊小梅已失学两年。邓卫星说,熊小梅很想读书,但她每天要走近3个小时的山路,切实保持不下去,加上家里还有6个兄妹,日子过得很艰巨,“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。”邓卫星想了想,就问熊小梅是否乐意住到他家,就近上学,带点大米就好。

  邓卫星的“收留”成为熊小梅的人生转折点。熊小梅初中毕业后,就外出打工。1996年,她回到下石太 镇办起了养猪场,年收入近2万元。她坦言,假如没有邓卫星的“收留”,她现在确定连猪也不理解养,“养猪的常识都是靠自己看书学回来的。”

  邓卫星说,他不想孩子们因为失学而像他那样抱憾毕生,当时他卖猪肉日收入有好几十元,“养多少个小孩子问题不大。”当年,包含熊小梅在内的6名女孩子住进了邓家。此时,邓卫星的女友人熊廷贺还没有过门,有村民戏称邓未婚已是6个孩子的“爸爸”了。1982年,邓卫星和熊廷贺结婚,熊廷贺担起了“妈妈”一职,直到当初。

  儿子贷款上学

  作为英德最穷困、最偏僻的镇之一,下石太 镇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108条天然村散落在起伏的山地中。和良多贫穷地域一样,下石太 镇贫苦家庭多,留守儿童多。1982年,邓卫星一下子“收留”了27个孩子。这些孩子都是邓卫星下乡收猪时发现的孤儿、单亲孩子、留守儿童。

  可是,孩子越多,开销越大,逐步超越了邓卫星的能力范畴。1988年,邓卫星作了一个非常艰苦的决议――向每名孩子每学期收取175元的伙食费。跟着物价上涨,2007年起,伙食费涨至325元。但这些钱本质上是无法完整保持孩子们的开销的,邓卫星根本上要再贴上一半。如今,56名孩子,他们每天的伙食费约350元,而邓卫星的日收入只有百来元。他只能精打细算过日子:猪肉、鸡鸭、米饭都是自家“生产”,柴是上山砍的,水是从山上引来的。“最贵是电。还有就是孩子病了去病院注射、开药,每年都差未几要垫出两三千块。”

  而离邓家不远的下石太 镇核心小学跟下石太 中学,除了要收住宿费外,每周的伙食费大略须要60元。而在“学生之家”的孩子,局部连天天2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。邓卫星素来不催过款。据称,数年来,孩子们欠邓卫星的伙食费就高达8万元。

  部门人以为,邓卫星是借“学生之家”赚钱,也学着“收容”孩子,收费跟邓卫星一样,但坚持一周就办不下去了,还亏了2000元。

  31年来,邓卫星共“收留”过904名孩子。邓承武读小学时就在邓卫星家寄住,他成家破业后,又把本人的儿子送来邓卫星家。像这种情形的,有21人。

  因为这些孩子,邓家基础没什么积蓄,五六年前,邓卫星的大儿子考上大学,邓卫星只能向银行贷了3万元,至今没有才能偿还。儿子不想父母太辛劳,欲弃学外出打工,被邓卫星拦住了,“这个社会不读书怎么行?!不要像爸爸那样遗憾毕生。”

  固然生活贫寒,但邓卫星很满意。孩子们及他们的家人对他深恶痛绝,而他对孩子们也心存感谢。“我原来就赤贫如洗,现在这所有,包括房子,都是这些孩子带给我的。”

  社会捐建学生之家

  镇里的学校一度搬迁。为了便利孩子们上学,邓卫星也随着学校搬。1992年,邓卫星花了1000多元在镇上买了一块地,建起了一层楼,8房2厅。“人家知道我收留孩子,地块是半卖半送的。”3月2日,邓卫星回想说。8房2厅,最多的时候挤住着50多名孩子和邓家几口人。邓卫星买不起床,只好用木板铺在地上。

  直至2009年,清远市嘉博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齐福发明邓卫星的善行,并看到孩子们挤住在一起,就出7.2万元买下邓家的两块黄蜡石,让邓卫星建多一层楼。“实在,那两块石头基本值不了几个钱。”邓卫星说。以前,邓家始终被村民称为“儿童避难所”。黄齐福给这间“儿童避难所”起了一个新的名字――“学生之家”。

  黄齐福把邓卫星的事件向清远市关怀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汇报,并请当地的记者报道,随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。2010年的最后一天,广东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看望邓卫星和孩子们,并当场表态为“学生之家”建沼气池,给孩子们建个小体育场。2011年11月16日,英德市委书记徐建文也来到“学生之家”,并当场拍板,由政府出资,将屋子加建一层,同时将孩子们的木架床改为钢制床。3月2日,南方乡村报记者在“学生之家”看到,三楼已经投入应用,30多名女生全体部署住在三楼。

  当地中学不认可

  人红长短多。

  下石太 中学认为“学生之家”非法运作,直接向镇政府及英德市教导局提出封闭的恳求。“可能他们感到‘学生之家’的存在,对学校和教育部门来说是一种羞辱。”邓卫星说。为了让“学生之家”“正当”,今年起,所有想到“学生之家”的孩子都必须到政府部分开具贫困证实。

  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撑,则让旁人红了眼。为了不让人说自己从“学生之家”捞利益,邓卫星尽量把捐款花在看得见的处所:买一台电视、一台冰箱,在楼顶装了太阳能热水器、滤水器,装了防盗窗……除了防盗窗,每一件买来的货色上,邓卫星都仔细地贴上红字,写着“×××捐献”。省关工委共资助了6万元建沼气池,实际只用了4万多元,他亲身把剩下的1万多元送回了英德市关工委。

  “钱都是给孩子们的,我不会沾他们一分钱。”邓卫星坦言,媒体报道后,确切收到数千元的援助费,但全部都用在孩子身上了。今年过年前,剩下5000元,邓卫星给每个学生都发了100元利是,让他们回家过年。

  刚当上清远市人大代表的邓卫星有一个宿愿,就是盼望有更多的热情人士关爱“学生之家”的孩子。“每年‘学生之家’都有孩子考上重点中学,但有的人却由于没钱无奈持续读。”说到这,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,一脸无奈。
分享到: 欢送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举 | 本日微博热门(编纂:sn017)
常上飞翔,梦想飞扬!经贸是我家,建设靠大家~ 人们都说:不在大学论坛里灌过水的大学都像是没读过大学~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版主考核中心|『经贸在线』 ( 桂ICP备15001539号-2  

GMT+8, 2025-7-19 03:26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